不得不躲的九大考研雷区

2021-11-20
来源:

一、初试分数高但是被淘汰,有黑幕?
考研是看成绩说话,导师也是择优录取选择学生。
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导师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导师喜欢的学生一定是成绩好、实力强、交际沟通能力都不错的学生,总的来说就是综合素质过硬。因此,也许别人初试分数比你低,但复试人家发挥好,综合素质就是要好于你。
考研不是高考,是唯分数论的,而是看你的综合素质。许多分数不错但被淘汰的同学往往会由于失利而忽视了复试中自己出现的问题,认为分数高就一定没问题,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一定问题的。

二、双非二本考生会受歧视吗?
答案是有区别对待。在许多导师的眼里,即使你以高分进入了复试,但可能专业素养、举止礼仪并不如211、985本科的同学。有人调查过,名校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优于双非一本,大幅领先二本、三本学生的。
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让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强,优秀到让导师忽略你的本科院校。

雷区1:专硕比学硕容易
这个绝对是误会!
由于专硕学制比学硕短,更适合就业发展的专业设置,报考专硕的人数就多,这就造成了专硕比学硕压力更大。
此外,除了专硕的英语二确实比英语一要简单那么一点点外,专业课难度也是不小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专硕比学硕更容易些。

雷区2:公共课并不难
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往往觉得专业课更难一些,因此在专业课复习上,就花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文科出身的同学,往往错以为自己之前一直学过考研政治的相关内容,觉得考研政治提前背一背,做一做预测卷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了!但最终是很多同学考研专业课都过分数线了,但是考研政治和考研英语并不理想,最后与理想院校专业失之交臂。
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公共课并不简单,千万不要大意轻敌。

雷区3:普通高校的学生会被歧视
在考研推免过程之中,院校歧视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你专业知识足够扎实的话,你依然可以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但在全国统招考研初试中,你的专业课成绩说明你的真实实力,只要你对专业课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通过了复试。
到时候,普通高校出身的你,会不会被老师歧视,大家先不用着急,那是复试阶段的事情了。我们首先要通过初试,获得复试机会。

雷区4:复习时间越长越好
很多人觉得我复习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忽略了复习时间安排和复习效率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可行的复习时间安排表,我们很快就会在复习中,感受到倦怠,没有目标,进而也就没有了复习效率。
没有复习效率,就像题海战术一样,都是在做无用功,大大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我们复习精力的合理利用。

雷区5:复习三个月就可以了
很多同学迷信“临时抱佛脚”,因为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复习好考研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内容,却忽略了考研并非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考查的是我们对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考研是检验我们对大学四年学科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所以,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考研涉及到的知识点数量是多么的庞大。那么,希望自己三个月就能复习好,有一点痴心妄想,并且并不可行!

雷区6:不用太在意考研大纲
很多人复习的时候,常常会闭门造车,因为只要看课本和复习参考书,就可以不用看考研大纲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每年的考研大纲都略有不同,而这不同,很有可能成为今年考研的变动之处。
所以,面对考研大纲,不要大意,要仔细研读,根据考研大纲,我们是可以预测今年的考试范围。

雷区7:做笔记=抄书
其实考研复习期间的笔记,有多种形式,有梳理知识点和框架的考点总结笔记,有记录错题的错题集,有总结考研重难点考点的笔记。
笔记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笔记,都不是对于教科书的简单抄录,笔记是我们对于知识点内容的总结归纳和提炼。
如果大家认为笔记只是抄书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做笔记;同时,很多人做笔记,并没有效果,也就有了原因。

雷区8:真题不会再考
很多同学一度误以为考过的真题不会再考,所以对真题也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但其实是,一个学科虽然知识点众多,但是它的重难点内容还是相对固定的,这些重难点内容往往又会放在主观题里进行考查。
所以,我们在复习真题的时候,一定要吃透真题,做到举一反三,让自己即使再次面对真题,也不会不知道该如何解答。

雷区9:不做主观题没有关系的
主观题尤其在专业课里占分数很高。但很多同学在主观题复习上,往往不如做选择题更上心,很多同学在考前,都没有真真正正做过几次主观题。
最后在考场上,面对主观题,大家一肚子知识点,却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把得分点写出来。

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练手,多做主观题,熟悉解题思路,逐步培养咱们的答题能力。

阅读6
分享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